有你真好作文600字
有你真好
每逢清明节,我都会随母亲乘数小时车赶去泰宁,为外公扫墓。
把纸钱送进火焰中的手被热气烘烤着,灰烬乘着风贴上衣袖,又缓缓落下。倘若外公尚且在世,大概百来岁了吧?冰凉的墓碑却不会给我任何回答。
关于外公的记忆,被时光撒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尘埃,给我留下的仅是像被焚烧殆尽的纸钱一般轻飘飘的回忆,被风挡上我的眉梢眼角,伸手去拾,却找不到先前的温度。
当我还只是个不识字的孩子时,可以坐在外公的腿上听外公讲他亲历战争的故事,吮着酸软的玉米糖,与外公家的小花狗嬉戏……我与外公手中都握着时光的沙砾,只不过外公手中的沙砾细小又硌手。
终于,外公病倒了。满面愁容的母亲牵着不谙世事的我站在外公的病榻前,低声在外公耳边说着什么。而我还当外公只是倦了,缠着他给我讲睡前故事。外公朝我慈祥地笑笑,脸上的沟壑纵横,老态毕现。他很是吃力地揉了揉我的脑袋,却一语不发。
再后来,我只觉得手中可以肆意挥霍的沙砾又少了几分,而外公,他拼命想要抓住的最后一粒沙,已经从他的指缝间悄然遗落。
那日的天气是阴?是晴?是冷?是暖?只依稀忆起,大人们的神色都十分悲恸。我正趴在地上用蜡笔涂画,耳边忽然传来一阵呜咽声。我好奇地跑去看,却见到一群陌生人正替外公换上花纹简单的漂亮衣服。我疑惑地拽母亲的衣角,抬头却望见母亲噙着泪的眼。
最后的记忆,只是姨姨泪流满面地对我说:“你外公化成灰啦,以后再也见不到啦。”
于是年幼的我对着火化室嚎啕大哭。
死亡是一把匕首,流血负伤的却是活着的人。如今我明白了失去至亲之人的痛苦,明白死亡无情,也明白了珍惜所有的是多么重要。
所以,还在我身边,爱着我或被我爱着的人们,有你真好。
【写作指导: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改变传统观念】
1、陈旧的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2、陈旧的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next88)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无形中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强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人格又将向何处发展?
3、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的本领,等于掌握了社会交际的工具。这种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日趋重要,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吧。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句对写作的要求来看,强调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竭力教育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树立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的好学风。
4、端正教师的角色观,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而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育者人格的作用。”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教师人格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要自觉、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的人。